說到社區保安大家都不陌生,每天出入小區,大家都會看到他們在門崗執勤,或是在小區內巡邏。也許他們也曾幫助你提過東西,搬過重物;也許他們曾提醒你記得鎖好防盜門,關好車窗;也許因為一些瑣碎的小事跟你起過沖突。我相信大多數人對他們或多或少都有印象。在人們眼中,社區保安可能就是這樣一群人,每天重復著枯燥、乏味的工作,甚至有時候顯得略微有點“討人厭”,但是一旦沒有了他們,人們就會覺得整個社區少了安全性,出入小區時就會缺乏安全感。其實這就是社區保安——一群平凡、不起眼但是又不可或缺的群體。今天,記者走近保安保安服務有限公司第三經營部駐銀海物業盧西嘉園小區保安隊,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9月11日上午,記者按照約定時間到達位于天河區冼村的盧西嘉園小區時,高隊長正帶領4名保安員在小區門崗處執勤。“午飯前后是咱們這最忙的時候,明天又是中秋節,今天走親訪友的人就更多了,平常門崗都是2人,中秋節期間我們特意安排了4人執勤。…‘你們換班還能正常換嗎?…沒辦法,只能少休息點,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嘛。”高隊長說道。叮囑完隊員要認真執勤后,高隊長帶著記者熟悉起了小區的情況。
盧西嘉園小區位于天河區長辛店鄉,整個小區一共13棟低層樓,住戶約1000家,從2007年小區建成開始,就由亞警保安服務有限公司派駐保安隊,目前保安隊一共有14名隊員。隊員們早7點開始上班,4個小時一輪換。“別看咱們服務的小區不大,但是保安隊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應設的崗位我們都設立齊全。門崗、巡邏崗、監控崗咱們都有。”通過高隊長的介紹,記者還得知,盧西嘉園地處城鄉結合部,所以住的人比較雜,工作任務和難度都不小。“上班的、養老的、外來打工的、做小生意的,從事什么行業的人都有,素質高低也不一樣。有的人跟你和聲細語,客客氣氣;有的人就嘟嘟嚷嚷、罵罵咧咧,不大愿意配合。”
在高隊長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保安隊的辦公室兼宿舍——一棟居民樓的地下室。幾個房間加起來有100多平米,辦公室就設在正中最大的一間屋子里。2張舊沙發一個舊茶幾,幾張舊板凳就構成了保安隊的會議室。由于陽光的缺少和通風不暢,所以整個屋于顯得特別陰暗,空氣中也彌漫著一股霉味,地面上和墻壁上也有明顯返潮的痕跡。
“昨天剛下了雨,今天潮得厲害。”高隊長向記者解釋,“不過天氣一轉涼,就沒有那么悶了。伏天的時候睡一覺,床單都能擰出水來。”
宿舍左手邊一間1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就是監控室。記者進去時,保安員小趙正坐在監視器前執勤。他告訴記者,在這里可以看到整個小區的治安情況,哪里出現問題他都能第一時間發現。“2009年4月5日和2010年12月兩次偷盜電動車的案件,都是監控室及時發現才沒有給業主造成損失。”小趙說。
“這工作比巡邏和站崗更不好干吧?”
聽到記者的問題,隊員們都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干這活最考驗人的耐性,白天還好點,等到了晚上一靜下來,你一個人對著顯示器的時候,是最難熬的。它不像門崗和巡邏崗都是兩人執勤,有個伴,還能說會話。”考慮到今天是過節前夕,小區人員流動量比較大,為了不妨礙小趙繼續執勤,記者離開了監控室。
在記者說明想體驗一下門崗的工作之后,高隊長欣然同意。隨后記者來到門崗與隊員一起執勤。
盧西嘉園的物業設施總體上來說比較簡陋,一個面積2平米左右的崗亭,一套舊桌椅,一臺舊電扇構成了一個簡單的執勤環境。盡管條件筒陋,但記者注意到桌子上的Ⅸ外來車輛登記》和《工作記錄》卻是擺放的整整齊齊。
“咱們的主要工作就是詢問、登記外來車輛,代物業收取停車費,阻止小商小販等人員進入小區。”正式執勤之前保安員小張給記者進行了簡單的業務介紹。“執勤一直站著累不累?…‘還行,我們是4個小時一輪班,再說,進進出出的車輛、人員咱們也得上去詢問,這比一直站崗要好一點。”正說著,一輛面包車正要進入小區,我急忙伸手攔下,上前詢問得知是來訪友,于是便遞給他一張臨時停車證,在登記完之后,小張還提醒司機注意關好車窗。“你們最后的提醒挺不錯!”聽到記者的話,小張顯得頗為自豪:“以前經常有司機關了車門忘了車窗,咱們巡邏的隊員發現之后得先聯系物業,再跟他們一起找車主,挺麻煩的。實在聯系不上,咱們就只能在那看著。經過這么一提醒,這種事就很少發生了。”隨后的時間里又陸續進去了幾輛車,保安員們都是直接放行了。“又沒有電腦門禁系統,怎么分辨是不是私家車呢?…‘一是看車、一是看司機,小區一共500多輛私家車,兩項一對照就差不多了,時間長了就自然記熟了。”
一邊站崗,記者一邊向隊員們了解其他情況。“這兩天好多了,熱勁過去了,前幾個月白天太陽曬,晚上蚊于咬,那滋味可不好受。”保安員小李告訴記者。
保安員小王今年6月份來到保安隊,第一次從事保安工作,剛來的時候吃了不少苦頭。“現在有點習慣了,咱農村來的人能吃苦,只要適應了就行了。”執勤的同時,記者觀察到大部分進出小區的車主和行人對保安員比較冷淡,只有少數幾個人對保安員們的工作和提醒報以微笑,而簡單的“謝謝”兩字記者一直沒有聽到。跟小王說起這事,小王無奈地笑了笑,說道:“謝不謝沒啥,只要他們配合就行。”
隨著接觸時間的增加,記者與保安員們也熟絡起來,同崗的4名保安員你一句,我一句把自己當保安的酸甜苦辣都說了出來。記者也把一些優秀保安員的事跡講給他們聽。
“你們覺得當保安苦在哪里?”
“我覺得,最苦的地方是不被人認可。尤其是咱社區保安,在人家眼里就是看門的,很多人都看不起。有時候碰到脾氣不太好的車主,咱要上去問,人家就罵咱們多管閑事,有時候還要動手打人。”小李說。“是啊,我們老家一起來北京打工的,有好多都從保安崗位轉到別地行業去了。說當保安員太受氣。”小王說到這里的時候,隊員們都沉默了下來,看得出來他們肯定都受過不少的委屈。
一邊執勤,一邊聊天,就這樣3個小時的時間很快過去了,盡管有走動的機會,但是長時間的站立還是讓記者有點吃不消,小腿感覺有點腫脹,大腿的肌肉也有點發酸發麻,兩只腳掌也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勁兒。而反觀小王他們,卻依然生龍活虎,正當記者為隊員們能日復一日她堅持這種工作而佩服的時候,發現有4名保安員向門崗處走來,一看時間才知道原來換班時間到了。借此機會記者也跟隨倒班的隊員們去宿舍休息一下,盡管我們走路盡量放低了聲音,但是一進入宿舍還是發現隊員們都從床站了起來。為了不打擾他們繼續休息,記者休息了10多分鐘,感覺體力有所恢復之后急忙向高隊長申請去了巡邏崗。
帶記者執勤的巡邏隊員小劉已經參加工作3年了,他告訴記者,巡邏崗本來應該是兩人崗,但是因為保安隊人數有限,再加上白天出現情況的幾率也不大,所以隊里的安排是白班一人、晚班2人。經過小劉介紹,記者得知巡邏隊員的主要任務就是查看小區內的私家車車窗有沒有關好,自行車、電動車有沒有上鎖,查看小區內的公共設施有沒有損壞,注意一些形跡可疑的人員以及防止任何有可能導致危險的事情發生。對于發現的問題要做好記錄,及時反饋給物業。
原以為巡邏就是簡單的走走看看,沒想到每一輛車小劉都要仔細查看。記者問道:“上一班的隊員應該都查一遍了吧?…是,但有可能有新進來的車,也有可能有他漏查的車。隊里就是這樣規定的,車輛要挨個檢查。”記者算了算即便檢查一輛車用5秒鐘的時間,整個小區一共500多輛車,再加上眾鄉的自行車和電動車,要檢查一遍可不是個小工程。或許正是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才贏得了物業公司和業主的信任。
檢查車輛的同時,小劉也不忘查看小區內的其他公共設施,樓道的門窗是否有損壞,小區綠地的澆灌設施是否完好,下水道井蓋是否蓋好等等。“這些不是咱們保安隊的責任吧?…對,這些其實是物業的工作。不過咱畢竟是跟人家簽得合同,再說物業人少,咱們巡邏時順便就給檢查了。對物業、對業主都方便。”
當我們巡邏到第二圈時,8號樓門口一位大爺向我們喊道:“小伙子,我們這樓4層的燈壞了,告訴物業一聲。…‘好的,知道了大爺。”小劉回應到。“咱這小區人們都習慣有什么事就找保安了,尤其是晚上,物業沒有值班的,只要有事都是咱們保安幫忙。”就這樣,一路走走、停停、看看,小劉對于任何不容易注意的地點、死角都查得特別仔細。就這樣,記者與小劉一起繼續巡邏,多次被居民叫住幫忙。小劉也樂在其中。
晚上7點,記者即將離開。盡管只有短短的一天,但足以讓記者體會到社區保安工作的辛苦和不易。傍晚時分,小區內的人也開始多起來,從遠處看去,正在執勤的保安員與拎著菜籃子的大媽、遛彎的老大爺、手挽手的情侶、跑跑鬧鬧的小孩構成了一副其樂融融的畫面,這正是倮安“保一方平安”最真實的寫照。(陳斌皓)
◎ 上一篇:廣州保安公司: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兼顧經濟效益,為社會提供有效的安全保衛和專業的安全技術服務
◎ 下一篇:加強保安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