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員的一日三餐可能在許多保安公司老總的眼里算不上是一件多大的事,不就是個吃飯嗎?吃飽了就可以了,保安員的家多是農村,不會太挑剔,是許多保安管理者的普遍心理。長久以來管理者對于保安員在飲食上的忽略與漠視,造成的結果,便是保安員對于保安公司的抵觸情緒。
一個小小的飯桌,所能反映的不僅僅是一頓飯的問題,在他的背后表達著一個保安員的身體健康良好與否, 一個公司的運作是否規范,一個老總是否具有對于普通個體具有關懷,現有的保安行業是否讓人尊重……
今年剛剛20歲的王曉軍是某文化廣場的一名保安員,來到繁華城市不到一個月的他,怎么也沒有想到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會這么大。
王曉軍家住陜西省成陽市,學校畢業后一直沒有找到上作,今年9月的一天正好看到廣州保安公司在到當地拙保安員,“管吃管住一個月1400元” 讓一直找不到工作的王曉軍開始動了 心,在和幾個待業的朋友商量后,便一起登上了開往廣州的火車。
“剛剛來到這里一個月,我就開始有些犯胃病了。”這樣的管吃管住,已經超出了王曉軍的想象,飯菜由保安公司包給了一家個人經營的快餐店, 每天由專人送到宿舍。一天只管兩頓飯,早飯需要自己解決。至于每頓飯的質量,實在差強人意,素炒大白菜成了承恒不變的主旋律,而吃慣了陜西面食的他,常常因為吃不慣而讓自己饑一頓飽一頓。“來之前,招工的人什么都說得好好的,怎么一來,什么都變了!”帶著王曉軍的疑問,記者走訪了多處保安駐點,從飯菜中看到了保安員的現實生活。
和王曉軍一樣,許多剛剛來到廣州市的保安員都遇到了同樣的境遇。在某地區執勤的保安員周一凡一見到記者,心里的滋味就像他吃的飯一樣,恨不得一下子倒出來。
周一凡告訴記者,班隊里的飯菜是中隊長父親承包的,每頓一樣菜,無論什么日子基本上保持著老三樣芹菜、白菜和胡蘿卜,輪流換,說是肉,可盛到自己的碗里能見到幾片肉就已經很不錯了。也有吃肉的時候,基本上一個星期會有一次紅燒肉,不過肉是定量的。至于早飯,則是一成不變的饅頭加咸菜。“有一次,連著兩天給我們吃胡蘿卜,吃得我們都快吐了!” 誰心里都知道,胡蘿卜便宜,周一凡和他的幾個隊友當時都有走的想法,因為做飯的是隊長的父親,大家也是不好直接說什么,只是希望菜的種類多 一些。實在吃不下去,大家會到包子鋪自我改善一下,或是買些面包吃。
每到晚上七點的時候,李斌都要猶豫一下。他是記者在車站里遇到的保安員,每到這個時候,保安員就可以撤崗。按照公司的規定,大家要到駐點附近的食堂吃飯,那里是廣州保安公司專門為保安員設立的食堂,“在那里吃上一兩次就不想吃了”已經工作半 年的李斌向記者訴苦道,每天吃的部都是菜花、白菜和土豆,而且還要限量, 最讓大家無法接受的是經常會從菜里吃山小石子兒來,“有時候菜根本就沒有洗干凈,一看就知道。”為此,許多保安員都選擇自己在外面吃,哪怕多花些錢,而那些堅持在食堂吃的隊員則常常要買些鬧肚子的藥。
“這里比在家吃得好多了”來自河北邯鄲的小伙子高原說道,在家的時候基本上吃不到肉,做保安不但能吃到肉,而且米飯還管夠。高原所在的 客戶單位是一家大型商場,商場里專門有為單位職工做飯的食堂。不過很快,高原發現自己吃的飯越來越沒有滋味,不管是什么樣的飯,基本上都是 一個味道。“后來我見到了廚師,原來和我的手藝也差不多。”
采防中也有保安員對飯菜感到比較滿意的,在一家外事學校的保安員張克辛很少擔心自己會吃得不好。在這家學校,保安員一日二餐都可以在學校免費吃,尤其是早點,是周一凡等保安員不敢想象的,不但有,而且是雞蛋和牛奶。午飯、晚飯也是相當的豐 盛,可以有七八樣菜供大家選擇,要是趕上逢年過節,還會有雞腿吃。
采訪中,能夠像張克辛這樣幸運的保安員畢竟屬于少數,大部分的保安員對于每天的二餐不是很滿意,不得不自己開小灶。而年輕的保安員在花錢上都不太會計劃,在某大學工作的保安員博維峰一個月在吃飯上有時就要花掉800。
保安員宋國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每個月他們的收入是1400元,手機費至少一百左右、抽煙一般也不少于一百元,加上一些交通費、零花費200元左 右,剩下的錢也就很少了,如果吃得再不好,就要自己上更。結果,不到月底有的人就已經揭不開鍋了。而在宋國文的班隊還有一個不成文的“傳統”, 每到發工資的時候,都要輪流請客,多則500元少則200元。最夸張的是,曾經有一個隊員請大家吃全聚德的烤鴨, 要了12鴨子,總共花了600多元。當保安掙錢,成了許多人嘴里的一句空話。
采防中聽到最多的抱怨是夜班保安員的吃飯問題。因為無論是自己做飯吃,還是有人提供飯菜,往往都是一 天二頓飯。但是保安員的工作性質卻是24小時,在某商場工作的保安員告訴記者,他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從晚上9點到第二點早上8點。早上剛下崗,自己H不能到胡同里買些早點吃,有的隊員為了錢或是偷懶,往往就直接回信舍睡覺,到中午12點又不得不爬起來吃午飯,或是干脆一直睡到下午,然后和白班隊員一起吃晚飯,再準備第二天的上崗。
結果許多上夜班的保安員一天有時只吃一頓飯,“沒辦法,工作就是這個性質,上夜班的人少,公司不可能專為我們這些人再準備一頓飯。”為了不讓自己挨餓,王成和許多上夜班的保安員部會自己預備面包以不時之需。
在保安宿舍都不讓用明火是通行的規定,像酒精爐、電磁爐部不允許在宿舍使用。保安員晚上要是想吃些熱食,只能到外面土夏,如果買不到,就只好泡方便面。
與上夜班的保安員一樣,上早班的保安員也一樣面臨著早飯難的問題。 保安員丁翔每天上早班時間是6點,但是宿舍到執勤點坐公車需要一個小時左右,每天不到五點就要起床,可這個 時候街上幾乎找不到早點攤,沒辦法,有兩個字,忍著!
黃巖雖然上的是白班,不需要有晚班和早班的辛苦,但同樣由于保安員的工作性質,也常常造成飲食上的不規律。當步行街上的一些大型的活動出現了問題,他和隊友常常被臨時抽調土維護秩序,這時往往是他們換崗的吃飯時間。當他們忙完后,已經沒有飯了。為此,有時不得不找關系好的隊員幫著打飯。而有的保安員,執勤點離吃飯的地方有的要用一個多小時才 能趕過去,常常到了,飯也已經沒有。
由于保安員工作性質的緣故,保安員需要有人替班才能去吃飯。“我們這里12點半開飯,等我到了宿舍已經快下午一點了。”許多保安員不但要忍受飯菜的無味,更要無余地吃下放涼了的飯菜。
有時不僅是某頓飯沒有保證,甚至是一天的飯也會沒有保證。在鐵路單位執勤的保安員末家明告訴記者,平常他和隊友會在鐵路單位的食堂里吃,按照職工的標準,還算比較滿意, 但這不是平常。如果到了休息日,單位的員工都休息,食堂基本上處于停工狀態,可是保安員并不能停工。結果, 不是吃周五剩下的飯菜,就是根本沒飯吃,需要自己做。“如果運氣好,食堂師傅也會做,不過你想想,就有我們和值班的職工在,飯菜的質量可想而知。”
現有的用餐制度大致有二種:第一種是由保安公司負責保安員吃飯,保安公司會找專門的快餐公司為保安員做飯送飯。第二種則是保安公司不管飯,由駐點單位負責解決,保安員往往和駐點單位的員工在食堂一起吃飯。 第二種是保安公司和駐點單位都不負 責保安員的吃飯問題,而是在保安員的工資上多打上400多元錢,由保安員自己解決,保安員多半會將錢集中起來,由保安班里的隊員每天輪流做飯吃。
在二種不同的用餐方式中,記者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某文化廣場的王曉軍就希望保安公司能夠多給保安員發些錢,飯菜由他們自己來做。“在這里工作的好多都是我的老鄉,大家想吃面食,幾次反映給做飯師傅都沒 有下文,吃飯的時候照樣是米飯饅頭。”王曉軍給記者算了算,每頓飯要是吃面條,不需要菜,只要做些新就可以,成本可能比正常做飯還要低。不過不管他怎么算,飯菜仍然是一成不變的。由于吃不到米食,加之對于飯菜的不滿意,王曉軍和許多老鄉常常會到胡同里面吃碗面,以改善自己的生活。 這樣“管吃管住1400元”的收入就要大打折扣。
與王曉軍不同的是,張承順就不太喜歡自己做或自己買著吃。“城市里的飯菜很貴的,有時吃個早點就要花上8元錢。”張承順工作的步行街一側有小吃街,在里面吃上一碗小吃可能就要用掉10元錢,這在張永順的河南老家是不可想像的,“別說10元錢,5元錢就夠吃一天的”。他告訴記者,現在他和隊員部在附近的大廈里的員工食堂吃,那里一頓飯4元錢,有葷有素, 雖然肉不可能有想像中的那樣多,但是相對外面一街之隔的小吃攤要便宜得多。
在大學做保安員的朱文鐵又是另一番景象,由于是在高校里,按照常情吃飯問題更容易解決。朱文鐵告訴記者,保安公司每個月給他們在大 學的飯卡里打上200多元錢,可是大學食堂里的飯菜并不比外面的便宜,一 頓飯要兩個普通的菜可能就要超過10元錢。更讓朱文鐵感到郁悶的是,他們和學校教職員工享受的是不同的待遇, 學校里的職工飯卡可以享受到一定的優惠,而保安員卻沒有。一個月200多元飯錢看上去不少,但是真要吃下來至少要300多元,比較節省的保安員不 得不舍近求遠,到學校外面的小吃店里解決。
二種不同的用餐制度,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反應。在記者的采防中,無論哪一種制度部有利弊,并不是全部適用于所有的保安員,對于家是西部或是南方的保安員,多半吃不慣北方的飯菜,如果公司提供的飯菜不能夠滿足他們的飲食習慣,最好由他們自己來做。而對于那些執勤點分散、工作強度較高的保安員,最好由公司提供現成的飯菜。在采防中,最讓保安員羨慕的駐勤點,是那種既管二頓好飯,又不需要從工資里扣錢的單位。
中國人自古以來便遵守著民以食為天這一條準則,老百姓見了面也要先問上一句“吃飯了嗎?’”可見吃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
一頓飯也許不算什么,但是對于需要辛苦站一天崗的保安員而言,吃得好不好,可能會直接影響到工作的積極性甚至情緒。記者在采防時,正值 入冬,在露天值班的保安員即使穿上厚厚的大衣也很難抵抗幾個小時的寒風,如果不來回走動,腳很容易凍傷, 再吃得不好,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王曉軍告訴記者,北方比家鄉破陽要冷得多,穿的大衣也比較單薄,每天吃的又少,本來就瘦小的他,現在看上上 更是“弱不禁風”。
許多公司老總部在發愁現在的保安員流失率越來越高,尤其到了年關的時候,除了收入低這個主要原因外, 工作環境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也在影響著保安員上留的決心。由于吃不慣保安公司提供的飯菜,與王曉軍一起來到這個廣州做保安的老鄉,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都離開保安公司了。王 曉軍也打算下個月走,現在因為身份讓還在公司壓著,總是拖著不給。“沒心情在這里干!”是一些保安員常掛在嘴邊的話。
對于飯菜的不滿,很多隊員部向隊里或是公司反映過,但是真正能夠得到滿意答復的卻寥寥無幾。“有一次因為飯菜做得不好吃,整天都是白菜蘿卜,我們和做飯的吵了起來。”對于那次爭吵,沈國文頗為得意,“自從吵完之后,第二天就有雞肉吃了”不過,隨后的日子仍然還是以白菜蘿卜為主,但多少還是比以往好了些。
采防中,許多保安員告訴記者,公司給他們訂的餐費標準是每天10元, 可實際上根本達不到。
保安員的年齡大多是有十七八歲, 身體還處于發育的階段,加之一些保安工作崗位勞動量較大,尤其是在嚴冬,對于身體熱量的消耗更足增加。飯菜質量不好,導致許多保安員患上了胃病。保安公司應t當按照保安員不同的工作崗點、工作時間以及強度,合理安排保安員飲食,同時對于少數民旅、 不同地域的保安員也應當做到區別對待,尊重他們的飲食習慣,盡量在飲食上有所照顧。
張順抱怨就很少,隊員不但可以按時吃到相對可口的飯菜,而且每到隊員過生日的時候,隊民都會根據公司的要求給隊員買上一個生日蛋糕。 在過節的時候,公司也會拿出錢來給大家聚餐。因此,在隊里工作一兩年以上夫人隊員會又好幾名。
每天吃上一口舒心的飯,看似無關緊要,但對于保安員所產生的心理作用卻是潛移默化的。也許只是需要換個廚師,或是每個月增加些許的投入,為保安員準備一個微波爐,對那些周末吃不上飯的保安員多一些關心, 對夜班的保安員增加些補助。這些舉措可能就會留住保安員的心,穩定住保安隊伍,減少流失率。這筆小賬,保安公司應該是不難算的。
◎ 上一篇:廣州保安合力擒盜賊
◎ 下一篇:廣東省保安工作會召開